心房顫動 引發中風危機

偶爾莫名感到心跳過速、紊亂,有時還感覺呼吸不順、暈眩、四肢無力,別以為身體無大礙,事實卻可能是心房顫動(下稱「房顫」)的徵兆,也可能衍生成為中風的潛在危機。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樹堅指,醫學研究數據顯示一至兩成中風患者都是曾經有過房顫的發生,可知房顫是引發中風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。

心房顫動引發中風危機

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樹堅 Photo credit: Ming Pao Weekly


房顫是心律不整的疾病之一。心律不整指心臟無法穩定且有規律地跳動,正常心律由位處右心房上部的竇房結發出的電流訊號產生,房顫是因為有異常的電訊在心房內快速亂竄,導致心臟出現快速又紊亂的跳動,心房速率高達每分鐘跳達300至600下而心室亦跟隨產生快而亂的跳動。李醫生解釋:「正常人一般心跳範圍是每分鐘60至90下,若不是做運動,或在情緒特別緊張的狀況下,心跳一般不會超過100下,而且每跳之間是固定而規律的。而患有房顫的成年人,心跳每分鐘約130至150下,年長患者則約100至130下,心跳是快和無規律的。」
 

年紀愈大房顫風險愈高

房顫的出現,多數患者會感到心悸,但部分患者卻可以毫無徵兆,令其不易察覺。李醫生指,房顫可分為三個階段,分別是陣發性、持續性和永久性房顫。早期陣發性的房顫,患者偶然會出現心跳又快又亂,維持約數分鐘,甚至數小時,之後心跳便會回復正常。持續一段時間後,逐漸演變為持續性,房顫無法自行停止,需要通過藥物令它停止。當病情進入永久性房顫時,藥物也無法使心跳回復正常狀態。

雖說早期房顫不易發現,但亦有迹可尋。心瓣毛病、冠心病、高血壓、甲狀腺功能亢奮症、糖尿病、慢性腎病、慢性肺部毛病、睡眠窒息症等患者,以及嗜好煙、酒人士都屬房顫高危一族。李醫生提醒,年紀愈大,患上房顫的風險愈高,年長人士也要多加留意。

心房顫動引發中風危機

李醫生指出房顫最大的危機,是造成心臟血栓引致中風。 Photo credit: Ming Pao Weekly

房顫中風機率有數計

房顫對健康最可怕的地方,是造成心臟血栓引致中風。當房顫發生時,心房組織內的不正常電子信號,會令心房不能協調跳動,導致心房血流變得緩慢,從而容易形成血塊。當血塊隨着血液流出心臟,並流到腦部,便會引致中風。

哪些房顫患者較容易中風?李醫生謂可以通過CHA2DS2-VASc中風評分機制去評估因房顫中風的機率。總分愈高,表示中風機率愈大。
 

心房顫動引發中風危機

新一代抗凝血藥服用相對方便

目前房顫的治療大方向,以藥物為主導,大致可分為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和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兩大類。李醫生指,患者服用華法林,需要經常檢測體內的凝血指數,因為人體的新陳代謝、食物及藥物都可能會干擾到凝血指數,從而影響藥效,因此患者服藥期間需要注意飲食,並需定時驗血,以監察和控制凝血指數,調校藥物劑量。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,服用相對方便。醫生根據患者的年齡、體重及腎功能等因素決定服用劑量,患者在服用期間毋須定時驗血,亦不用擔心日常飲食會影響藥效。

李醫生補充:「曾試過有嚴重內出血的患者,服用抗凝血藥會增加出血的風險,所以這類患者不適合使用藥物治療方法。不能用藥物治療,可以考慮進行微創左心耳封堵手術。在腿部靜脈位置開一個開口,放進導管,伸至心臟左心耳位置,擺放封堵器,就如將心耳堵塞,讓血液不易流入及流出,從而減低中風的風險。」

防患於未然,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一直提倡「把脈防中風」,李醫生建議大家日常替自己把脈,看看脈搏跳動的次數,跳速快定慢,是否有規律,這都有助及早察覺房顫問題。至於高血壓、糖尿病等長期病患者,只要做好身體健康管理,也可減低房顫風險。